雨城区第四次文物普查资料——川茶与茶马古道(传统工艺今犹在—秘诀在精制)
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一头大象-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

雨城区第四次文物普查资料——川茶与茶马古道(传统工艺今犹在—秘诀在精制)

边茶的精制工序主要是除杂(又称拣茶)、整形(包括切铡)、拼配(也称配仓)、舂包和成品包装。

除杂,即清除混杂在茶中的砂石、竹木、杂草和超过长度的茶梗(茶梗限长为二点五厘米)。过去除杂拣茶,完全依赖人工眼观手挑,如今早已有分筛机除杂,实现了机械化。

整形,主要通过筛分和切铡两道工序完成。过去筛分使用竹编的筛子,依赖人工进行,如今有茶叶分筛机。通过分筛,对茶叶按大小长度分离出面茶和里茶;同时通过分筛可继续清除茶中尚存的杂物,使茶叶达到整洁干净的效果。

切铡,是把通过除杂后筛拣出来的超长的茶梗、大叶进行切铡整形处理,以求均匀整齐。如果切铡生梗,还需要经过蒸制、沤堆发酵、转色变味、干燥之后,才能作为配仓原料入仓。过去切铡茶叶使用铡刀,操作方法如同铡草。一把铡刀三个工人,一人执刀,一人整理茶梗,一人喂茶。铡生梗时,梗子硬,费力大,执刀者常是大汗淋淋。喂茶师傅更是颇具危险。铡下茶梗必须保证在二点五厘米左右,喂茶师傅的手离刀口近,稍不留神,铡掉手指的事常有发生。三人一个班次仅能铡生梗约二百斤。这种原始生产方法延续了几代人,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用铡茶机取代了人工铡茶。

拼配,又称配仓,就是将已经整理加工好后的边茶原料,包括叶、梗、果、末,按规定比例进行拼配关堆(即配仓)。拼配关堆时,原料茶分三次按下粗上细的顺序分层均匀撒开,堆边要梳理整齐,能看出层次。拼配好后的茶叶停仓十二小时方可直接用于舂包。原料拼配,在古代由各家茶号自己掌握,各种原料的搭配比例,直接关系到成品茶的汤色、滋味,所以各家茶号都是保密的。

brand_alt_mark

茶叶沤堆发酵、干燥之后,女工拣茶(分筛除杂)摄影:孙明经

brand_alt_mark

茶砖需先用黄色土纸进行小包装,然后再用篾篼完成外包装 摄影:杨涛

舂包,是边茶加工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。具体操作程序在本书前面已有详细记述。当日舂压出来的茶包,按配料水分、生产架师姓名,分别堆放在宽敞通风的地方停放七日左右,待茶包完全冷却定型、水分散失达到合格标准后,方可取出进行包装。

成品包装是最后一道工序。半成品堆放期满,需事先经过抽样检验,茶包重量、水分、灰分、水浸出物等均达到标准,才能算合格产品,进入包装程序。古代抽样检验没有检测仪器设备,全靠眼观、手摸、口尝。金尖茶要求颜色棕褐,滋味醇和,汤色红亮,叶底暗褐粗老。每条茶包重量允许正差,不允许负差,正差不得超过三两。每甑长短差距不允许超过一指(三厘米),外形平整,略现圆棱角,不松散不脱落。康砖茶要求颜色棕褐,滋味醇正,汤色红浓,叶底花暗较粗。每条茶包重量正负差距与金尖茶相同。每砖长短差距不允许超过半公分。外形平整光滑,撒面均匀,厚薄一致,略现圆棱角,不松散不脱落。

通过检验后的茶叶,从装半成品的篾篼中倒出,每块逐一过称(不够重量者即作废品处理),合格者就可进行包装了。包装分小包装和大包装。小包装指每甑或每砖的黄纸包装,大包装则指的是在小包装外面套的篾篼包装。

金尖茶小包装每甑一包,一条四甑,每条重二十斤(古代为十六斤,后又改为十八斤)。大包装篾篼口要求封扎紧实,每条捆千斤篾二根,再用细篾以穿套方法(称狗牙套)横向捆扎五道。编匠使用一篾针(类似一小刀),穿梭麻利,每日能编一百七十包左右。

康砖茶小包装每砖一包,每五砖再用黄纸包成一大,然后装入,每条二十斤。篾篼捆扎方法和金尖茶相同。金尖、康砖包装好后,各印上不同的记号,以示区别。

纵观整个南路边茶的制作工艺过程,既原始又考究,既独特又传统,就像是一壶沉淀千年的老酒,显得那么古拙、神秘,充满古色古香,给人以无尽的追思和联想。

如今,该项手工制作技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,制作技艺势必会有新的开拓和创新。但是,笔者认为,在开拓和创新的同时,我们千万不能丢了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,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自己的个性和特色。

本文选自:《川茶与茶马古道》 

作者:杨绍淮

Baidu
map